永乐款青花大碗真伪及其年代考辨
(刘育麟)
成化青花永乐年制款龙凤纹大碗
口径30.2厘米 高11.9厘米 足径13.2厘米 重540克
据持有人介绍:多人曾鉴定为假、赝品、臆造。
本人鉴定为老器物,且认为是成化官窑烧制。
对本人鉴定结论的反应:持有人喜出望外,学员王连明表示质疑?刘冬梅认为刘老师鉴定有根据,不会妄言。
委鉴物 “永乐年制”篆书款青花龙风纹大碗,器型硕大,胎体轻盈,薄似蛋壳,恰如古人描述“只恐风吹去,还愁炙日销”。此器落落大方,制作规整,釉光温润洁白,包浆自然。青花发色匀净、淡雅。外部口沿绘锦地纹一周,主体纹饰为青花龙凤纹,碗内底部双圈内绘灵芝云纹,此器内外纹饰的绘画技法均采用勾边填色,青花用料为坡塘青特征,腹部龙凤纹绘画程式具有明显成化风格。浅圈足,满釉。底书“永乐年制”四字青花篆书款,书写风格特征与永乐官款相符。
3、鉴定老化痕迹(见图):
(1)变色气泡;(2)破口气泡;(3)腐蚀白斑;(4)腐蚀线;(5)几何图形 。
3、老化痕迹鉴定阐述:利用公安部评审通过的古陶瓷老化痕迹鉴定方法及技术,在230倍Dino-Lite文物微观鉴定仪(数码显微镜)下检测到变色气泡、破口气泡、腐蚀白斑、腐蚀坑点等老化痕迹,通过对老化痕迹取样标准进行比对,形貌特征与成化官窑吻合。
2、检测报告书;(见《分析测试报告》)
3、检测结论: 利用S-4800-1场发射扫描电镜仪进行釉面微区化学成分定性定量分析,未检测出现代化学腐蚀元素。
通过检测证明:痕迹的成因属于自然形成的老化痕迹,即鉴定器物属于老器物。到此,我们首先解决了器物的新老问题。
接下来的问题是:这个大碗老到什么程度?是哪个年代的?哪个窑口的?
因为底款有“永乐年制”四字篆书款,书写风格与永乐器物相吻合,应该是景德镇大明永乐朝官窑烧制,或许是其它朝、其他窑烧制,为何确定为成化官窑烧制呢?以下从九个方面研究这个问题。
这里还要利用目鉴和技术检测相结合的办法,通过取证来证明。
(一)永乐青花与成化青花花色之比较(见图6—1):
1、永乐青花花色: 深沉凝重,粗犷艳丽;(见永乐图片 );
2、成化青花花色(见图6—2): 淡雅宁静,秀丽清新。(见成化图片);
3、标本青花花色(实物比对)
(三)永乐青花与成化青花显微镜下气泡特征之比较:
永乐气泡群:大气泡带领小气泡,大小相间,多层次、色彩艳丽;(见永乐瓷挂图);
成化气泡均匀:单一层面、色彩淡雅。(见成化瓷挂图);
标本气泡形态比对:
(四)永乐青花与成化青花绘画风格之比较:
1、永乐(宣德)绘画风格粗犷豪放、色彩艳丽、花色深沉,胎体坚实厚重;
永乐的个性与生存环境,人生经历相关:先是南征北战,随父打天下,后追杀建文帝,从燕王变成大明皇帝。这种人生经历,形成了他英勇果敢、足智多谋的帝王风范。在艺术审美追求上自由奔放、艳丽深沉、胎体坚实厚重;
2、 成化幼年经历了“土木堡之变”和“夺门之变”两大宫廷变故,精神压力极大,形成他性格懦弱(说话结巴)、怕折腾,喜欢淡定太平。在画风上追求淡雅、灵秀、轻盈的的风格,不仅仅是为了取悦万贵妃之需。这种“淡雅、灵秀、轻盈”风格的宫廷艺术,到底是出自成化皇帝的审美情趣,还是万贵妃的个人偏爱,还有待研究。因为这种风格,与万贵妃的性格不符。明末沈德符说:“妇人以倩柔为主,万氏身体肥胖,与倩弱相反,而获异眷,就像杨玉环得宠于唐明皇一般”。“每逢随皇帝游幸,她总是穿着戎装,骑马前驱,或佩刀侍立左右,与六宫粉黛截然不同。” 俨然像个杨家将里的二排风。在后宫里她是一个心毒手狠的女人。成化皇帝把自己喜欢的东西赏赐给他喜欢的女人,不是合情合理的事情吗?
刘新元在“明官窑三考”中阐述:如果说元代至明代成化之前的官窑青花瓷,属于深沉凝重一类的话,那么从成化后期开始中国青花瓷中出现了清新淡雅的一类”。可以说,深沉凝重与清新淡雅两种风格的节点、风水岭是成化。这里既有人为因素,也有物质因素。
3、标本绘画风格比对。(看永乐与成化挂图)
(五)永乐青花与成化青花绘画技法之比较:
1、元青花大笔涂抹法,即大笔拓图法、大笔点触法;(见图元代)
2、永宣至成化早期的小笔涂抹法,即小笔拓图法、小笔点触法(时有双勾法,双勾内多笔涂抹,有深淡层次效果)。风格豪放、粗犷雄健、自由洒脱,色阶有两三种;(见图永宣)
3、成化中后期始到康熙前期,用分水法,即双勾法,先勾边,再填色。用分水法色阶有五种以上,有墨分五色的妙趣,可增强色彩的表现力。成化期不是很成熟(双勾内一笔涂抹),成熟期在康熙朝。分水法绘画风格清新灵秀、工整细致、青花色彩富有层次感,有中国水墨画的效果。(见图1成化,2康熙)。
4、标本绘画技法比对。(见挂图)
(六)永乐青花与成化青花原料之比较:
关于苏麻离青钴料
自元代【1271—1368】中期仁宗1318年起,到1368年元灭亡止,约50年左右,以后从1368年明初,到成化(1465—1487)早期约1465——1472共7年左右,合计约100年,从元到明前后共150年左右,景德镇官窑青花瓷多数使用的钴料是苏麻离青。
永乐青花使用的是苏麻离青,是比较一致的说法。孙瀛洲在《元明清瓷器的鉴定》书中说:“一般说来,元代青花在黑色浓聚处闪烁如铅,有人把它叫做“锡光”,而明初(永乐宣德时期)的青花则有所谓“铁锈斑”,颜色发黑。如迎光侧视,则觉锡光上浮,与周围青色同在一层,铁锈斑下沉较周围青色内陷不平(但有些不使用进口料的青花很少有此等现象)。”而成化除了早期使用苏麻离青外,中晚期(1472
——1487年)约16年,使用的都是平等青,即坡塘青。朱琰《陶说》:苏泥勃青,宣窑青花用此,至成化时已绝,青用坡塘青,产乐平一方”。陆建初在《古陶瓷识鉴讲义》说:余意改用国产青料,不为进口料绝也,平等青无晕散、涣漫之弊,描绘可致千细,又其发色倩隽平和,最宜成窑精洁恬雅主旨,参见孙瀛洲《我对早期青花原料的看法》:国产青料优点是成色安定适中,色泽优雅美观,用于渲染烘托与描绘精细线条等,都能达到理想效果。”以上论述,一是说明成化早期苏麻离青已绝;而是成化成熟期改用平等青;三是改用平等青不仅是苏麻离青“已绝”一个原因。苏麻离青绝了,可从元代开始,经洪武、建文、永乐、宣德、正统、景泰、天顺各朝都有国产料(回青、石子青、珠明料、浙料、广料等近十种),为什么不用,而独用平等青?成化独选平等青,不能不与成化的性格和审美观有关。换句话说,成化独选用平等青是他的性格和审美观使然。
(七)标本上的老化痕迹与景德镇成化青花标本老化痕迹比对:
(八) 永乐与成化瓷质之比较:
永乐瓷胎质欠精、常有杂质,胎体厚重;而成化胎质精细,胎体轻盈、釉色白皙如倩女肌肤,是成化官窑器物的普遍特征。
仅从永乐与成化瓷质上分析,第一、成化瓷质的白度高
于永乐;第二、成化釉面比永乐更加温润、更加光洁、更有玉质感;第三、成化瓷的老化痕迹和永乐的老化痕迹相比,成化瓷的老化痕迹轻微、不明显,在这一点上,成化官窑的老化痕迹和成化前和成花后各朝代相比,只有成化特殊。
上述三点是表象。内在原因有两点:一是胎釉原料选择控制更加精到。中国科学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曾对宣、成两代瓷器的胎釉做过理化测试,宣德氧化铁和氧化钙分别为0.97%和6.79%,成化分别为0.82%和4.46%,成化的氧化铁和氧化钙,不仅低于永乐宣德,也低于后来的嘉靖;二是成化瓷烧造的温度高,使胎釉结构更加紧密、坚致。刘新元在“明官窑三考”中阐述道:“成化瓷胎中的氧化铁含量比宣德少,三氧二化铝又比宣德高,故成化瓷胎火度高,其外观效果也就更为洁白细腻”。
上述两个因素,就成化官窑的瓷质而言,不仅超越了永乐宣德,而且使之成为明代官窑之冠。这也是成化官窑瓷器耐腐蚀、抗衰老的根本原因。由于成化官窑的名贵,在地下保存环境好,所以,成化官窑瓷器老化痕迹表现轻微。
也是一个新的发现。
王连明告诉我,这个大碗不止一件,他还见过别人手里也有类似的东西,内中之意,是仿品很多,这只大碗不可能是真东西,告诫我小心谨慎。我可以肯定地说,这只大碗是真的,其他具备上述条件,具备上述证据的也是真的。
成化官窑,不是少之又少,也不是遍地开花。应有一定的量。
《明史.食货志》概括性的叙述了当时烧造之多:“又又成化间,遣中官之浮梁景德镇,烧造御用瓷器,最多且久,费不赀。”
五、总结
用公安部评审通过的古陶瓷老化痕迹鉴定方法、技术鉴定,自然老化痕迹证据有力证明,此薄胎青花大碗属于老旧器物,并非现代仿品,并非臆造品。带着“永乐年制”四字篆书款的这只大碗说它不是永乐年造而是成化官窑烧造,证据也是充分的。从以上八个方面即青花钴料、青花花色、绘画风格、绘画技法、老化痕迹等和景德镇官窑博物馆成化标本比对,诸方面均与成化相吻合,而与永乐诸多特征不符。因故,永乐年造款青花龙纹大碗为成化官窑烧制的结论是有充分根据的。
地址: | 北京市朝阳区十里河佰汇珠宝古玩城B座B-66号 | 电话: | 13901240239 | 邮箱: | jpw518@126.com |